在央广听见内蒙古|传统村落里的中国年,何以“年味”更浓? 世界热文

来源:内蒙古新闻广播 2023-01-28 22:38:21

1月25日《新闻纵横》、《新闻进行时》

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“中国之声”《新闻纵横》、《新闻进行时》节目报道了:

今年的春节,大家是怎么过的呢?是吃年饭、看春晚、逛灯展、短途游,还是赶大集、挂彩灯、做年画、吃年糕?记忆当中与我国广袤乡村密不可分的那些传统民俗,哪些还保留在家中,哪些已经成为美好的记忆?为什么提起“年味”这个词,记忆里更多的画面,是和乡村紧密相连?传统村落里的中国年,何以“年味”更浓? 


(相关资料图)

内蒙古额尔古纳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是全国唯一的俄罗斯族民族乡,被列入“中国传统村落名录”和“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”。过年期间,当地村民身着艳丽的民族服饰,拉起扣子琴,唱起俄罗斯族小调,跳起当地民间舞蹈,在欢乐别样的民俗文化氛围中欢度新春。

在福建三明尤溪县桂峰村,年味十足的大红灯笼下,人来人往、热闹非凡。这里现存明清时期古建筑39幢,整个村落依山就势分布于三面山坡上,层层叠叠、错落有致,游客行走在古民居间,寻觅着内心难得的宁静。

每逢年节,传统村落不仅成为民风民俗竞相绽放的理想场所,更是传统与现代、村民与游客相互交融的时空交汇点。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城镇规划院副院长单彦名说,这种对传统村落中文化内涵的“集体共鸣”越来越多,不仅是我国城镇化的必然趋势,也是全体中华儿女传承中华文脉的共同心愿。

单彦名:“不仅能让老百姓感到这种欢乐的气氛,而且能把我们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,同时还能给村民带来收入,给村庄推广带来更好的影响。传统村落空间上、建筑上的价值,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度在全社会越来越高,已经脱离了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的层面,而是一种珍惜、传承和发扬下去的情绪的共同体现,是希望它有更加璀璨的未来的一种共同向往。”

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社会与生态文明部教授张孝德认为,不管是年节还是日常,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文明就烙印在传统村落的山水之间,只有抓住它独特的神韵,并与现代人的精神文化需求紧密相连,才能让这份稀缺的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大的价值,让“年味”一年浓过一年,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。

张孝德:“浙江丽水举淤口村离县城100多公里,最初当地决定拆迁,认为不会有人来的。一个丽水职业学校搞国画的副教授,突然发现这就是他踏破铁鞋无觅处的写生基地。我去的时候,他们接待客流量一年12000多人,几十户的小村已经承载不了了。中国式现代化首先是和今天中国人的精神、文化需求相连,然后再和传统嫁接,才能够构成通道。中国五千年乡村留下最大的资源就是文化,它承载在建筑中,承载在山水中,我们的任务就是把它复活了,它就会变成今天的稀缺消费产品。”

记者:董云静,靳可、呼伦贝尔台鲁辉、赤峰台端木

编辑:董云静、嘉   琦

审核:赵   婧

监制:侯爱文

声明:奔腾融媒原创稿件

转载请注明来源于《内蒙古新闻广播》官方微信

关键词:

上一篇: 初级会计没过退报名费吗
下一篇:阳了应该怎么办-阳性感染者如何用药 01月29日06时内蒙古乌兰察布疫情数据
为你精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