芬兰,仅有550万人口的国家,十九世纪初“一村一图书馆”的格局已基本成形。如今,全国有300多家博物馆、900多家图书馆,每年图书的借阅量达到惊人的6800万册。他们为何跟馆亲、跟书亲?一个名叫“颂歌”的图书馆,或许能给出答案。
这里到处都是“馆”
(相关资料图)
2019年,我在芬兰完成了博物馆之旅。那段时间,我走遍了芬兰国家博物馆、芬兰国家美术馆、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、芬兰国家设计博物馆、sanomalehti海事博物馆等。其中,阿黛浓艺术馆是西贝柳斯故居,收藏梵高、塞尚的作品;极地博物馆外形极富冲击力,正面似一本翻开的巨书,反面是一条玻璃长廊,中段则从地面上消失,就像一座隐于地下的冰窖。
我们一路行去,仿佛穿越时空隧道,看着珍贵的阳光(只有两小时日照时间)给世界涂上赤红、金黄、青白;拉普兰的黄金博物馆收藏的天然金块重达390.9克,都是上世纪30年代从伊瓦洛河淘上来的。河里的自然金块不断出现,百克以上时常现身且纯度往往在95%以上。这等宝地岂能浪费?修博物馆!
参观过程中,好几位博物馆的负责人都不约而同提到:芬兰境内的所有博物馆对18岁以下的青少年免费,很多讲座、科普也是免费开放。芬兰国家设计博物馆馆长犹卡·萨沃莱恩告诉我们,芬兰博物馆、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发达,得益于该国的文化激励政策——文化艺术的投入不但被纳入各级政府的年度财政计划,还有专门的监督机构督促其落地,以保证文化艺术资金的名副其实,这被称为“百分比艺术计划”。
打个比方,一个街区的计划、一栋建筑的建设进程中,艺术资金得占建设资金的1%以上,并有翔实的明细。2016年,芬兰的艺术资金已超过7亿美元。该国法律规定每座城镇都必须有一个公共图书馆,当地居民根据自身需要可向图书馆提要求、说建议,然后,图书馆据此调整图书藏品和服务。2018年,芬兰为每个芬兰人花费在图书馆上的支出约58欧元。
当然,位于赫尔辛基市中心的颂歌(Oodi)图书馆(又名“中央图书馆”),仅靠“百分比艺术计划”是远远不够的,还得靠专项经费。我们去芬兰时,这家图书馆刚刚开放,国内知者甚少。我的提议一出,大家纷纷赞成,参观后,众人大呼:值!
颂歌,颠覆“馆”的认知
远望“颂歌”,只见一床绵云婀娜铺开,仿佛天外飘来波斯飞毯,澄碧瓦蓝地落在赫尔辛基的老火车站前。
这家图书馆左右前后挽着热闹商圈、繁忙的火车站和高大上的美术馆,共花费7亿元人民币。
走近了看,馆的外形如一条船,迤逦蜿蜒的顶(图书馆第三层)活脱脱一片曼妙的白云,白云飘飘的玻璃屋里就是书的天堂了。说是“书的天堂”,其实总共才10万册书,且开馆头几天就被一借而空。
底部即一层,是个大客厅:还书借书、信息服务台、餐厅、电影院和多功能报告厅,应有尽有。虽有些嘈杂,但各类服务设施齐备。听说此前有家英国知名媒体提出,希望这里能闭馆一天以便电视台拍摄,被馆方断然拒绝,并回应“我们是为公众服务的,不能这么干”。
她就是“天堂的样子”
“颂歌”规划之初,ALA建筑事务所以“为市民提供一个自由空间”为主题的设计方案,从500余件参赛方案中脱颖而出。那之后的第一件事是收集社会建议,他们指定了市区的一棵大树,市民可以把自己关于图书馆的期待和想法写上纸条,投入挂在枝头的盒内。5年后,2300条建议成就了我们眼前的“颂歌”。
到了这里,一定要去走一走旋转楼梯。盘旋而上的黑护栏上,有一行行白色字句,那是建馆初衷:为“诚实的人”“失败的人”“无辜的人”“想玩的人”“想自由自在的人”“被误解的人”“躲藏的人”“一鸣惊人的人”“值得爱的人”……视觉艺术家奥托·卡勒沃宁把它们铭刻于此:400个“初衷”告诉世人,这里包容接纳所有人。
平等不只是说说而已。在这里,无论是打印海报,做件衣服,干木工、金工活儿,玩3D打印机,只需几个克朗的材料费,只管大胆探索尝试。如果对医学感兴趣,二楼就有虚拟手术室……
在这里,读书是件轻松的事。4500平方米的开放式阅览大厅,充分考虑了北欧漫长的暗夜,即便冬日里,玻璃大幕墙也有足够的采光。藏书只有10万本,但基本都是时下热门之作,换得还勤。
与许多图书馆不同的是,这里没有高高的“书山”,所有图书都抬手可得,更不用担心弄乱,因为机器人会来整理。
哲人说,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样子。依我看,这家图书馆就是“天堂的样子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