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的主角_天天视点

来源:衡水新闻网 2023-06-28 11:31:46


(资料图)

一日不读书,心源如废井。我曾自问,何谓真正的“书”?有人说应具有独特性、原创性和思想性,这样的才能称为书,才能成为经典。单就原创性而言,无非就是“我手写我心”。

1936年春,高尔基在前苏联组织和主编《世界的一日》。出版家邹韬奋备受启发,力请茅盾主编,选择同年5月21日这天,进行《中国的一日》大型征文活动。五年后,冀中抗日根据地政委程子华提议发起,书记黄敬、司令员吕正操等重视支持,时任冀中文化界抗战建国联合会主任的作家王林,力邀因故滞留冀中的衡水同乡孙犁等参与编辑。他们在冀中安平县彭家营村成立筹委会,组织开展“冀中一日”写作运动。特意挑选了1941年5月27日这个“寻常时点”,普通日子。让普通人用笔触忠实记录这普通的一天,汇聚冀中军民战斗生活的真实断面。同年底,35万字的《冀中一日》,以“摄时代于一日,集世态于一书”的厚重,历经千辛万苦,终于油印问世。这让一个原本平常的日子,变得不再平凡。

历史记住了王林、孙犁、李英儒和陈乔等主要编者,也记住了从战士到翁妪,十万军民齐参与的轰轰烈烈。战火纷飞,他们以手写心,是亲历者、记录者,是这一页史册的史官和主角,也成了冀中抗战的历史遗照。这显然是一件值得大书的事。

历史不光只有宏大的叙事,也可以是某个镜头的背影。名垂青史的真英雄,湮没无闻的伟丈夫。太多普通人以自己的默默无名,创造了历史。历史写着主角,翻着浪花,还有尘封的岁月,远去的故事。他们少而伟岸,他们多而黯淡。就像《冀中一日》文章的作者和编者。书稿编成不久,孙犁便在回忆中写道“有很多同志把血洒在冀中平原上了”。

《冀中一日》,用来送审修订的初稿四辑200册油印本,穿过敌人封锁线,迅速传至冀中各地。然而这些连同王林补选校正的稿件,未及铅印,便在随后的重兵扫荡、坚壁清野中,几于荡然无存。那些洒了热血的人们,那些铁笔疾刻了上乘蜡纸的普通工人,还有他们造的土纸,飞舞的油滚子,工秀的钢板字,是不是也是历史的主角?谁能想到,20多年后,《冀中一日》历时多年周折寻觅,终于印刷成书,重见天日,重获新生。拥有者竟是一个名叫周岐的“钢板战士”。是他珍藏了那二百分之一,而且完整无损,堪称孤本。他或许并不清楚它对当时的意义和历史的珍贵,但能几十年以命相守,我想或是那伏案刻下的一笔一划、一纸一板中的心血和汗水,让他刻骨铭心。事后,孙犁、李英儒都给了他们最由衷的礼赞、感激与致敬。更令人感慨的是,直到70年后,《冀中一日》才最终完整出版。这又是怎样一个荡气回肠的史诗。

孙犁是著名作家,淡泊,纯粹。人们记住了“荷花淀派”文学创始人,或不大注意他“抗日老战士”的身份。抗战的宏大叙事,在荷花淀里就是无数个冀中的一日,很生活,也很孙犁。题目很大也很小,人物很小也很大。是白洋淀里乐观的水生、划船的老头、撑冰床子的水生媳妇,还有很多编苇子的女人。他们上前线,偷偷地奔出去,悄悄地潜回来。没有豪言壮语,并非凛然无顾,还有儿女情长,比如孩子的渴望、女人的嗔怪。国事轻描淡写,家事轻拿轻放,生离有不舍,死别亦无悔。牺牲与奔赴,家国与大义。似浓而不浓,淡而又悠长。有血有肉,有情有味,有高有低,有大有小。就像那些“钢板战士”。这些普通身影,奉献着,唤醒着,激励着,是淀里的主角,历史的主角,文艺的交响。

82年后,在孙犁诞辰110周年,在28岁的孙犁参与《冀中一日》写作运动的纪念之日,重读荷花淀,这种感觉更加强烈。王林、孙犁都已故去多年,但在文艺的叙事里,当年抗日根据地冀中区的主要区域衡水,以“衡水一日”致敬先辈,致敬经典。82载岁月峥嵘,在故纸堆里,在纪念碑上,在历史的大地河流里长存和流淌。2023年5月27日,一个两千年前的故事——“悬梁苦读”和“研学”孙敬,被一群风华少年搬上舞台。我仅为其写了几行字,似乎也有敝帚自珍的成就感。

每个人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,这些也必将是时代的历史。不可能人人都成为历史的主角,但可以肯定的是,也都曾是创造历史的主角。就像荷花淀里的水生、新卯、浅花和老头一样。也像慵懒的我,原本无意记录,又被叮嘱和感染。便想说一说,记录要看得见那些平凡、热烈而又无私的民众。他们就是历史的主角,就像《冀中一日》那些普通的甚至无名的作者,还有蜡版刻印者、火线送阅者、拼命保护者……

作者:曹宝武 编辑:李耀荣

关键词:

上一篇: 淘宝产业带直播间618交易额环比增长超300% 世界速读
下一篇:热消息:神奇的魁地奇球(关于神奇的魁地奇球介绍)
为你精选